很多人會成功不是沒有道理

別人在玩 他學習前進

最有效率學英文方法(試聽看看):

http://1314.ws/tutor

銀圓在全世界流通,最早是西班牙鑄造的西班牙銀圓(Peso)。明神宗萬曆年間(1573年-1620年)銀圓開始由歐洲流入中國。銀圓攜帶便利,成色、重量穩定,不似中國舊式銀兩需要鎔鑄裁割,因此獲市面喜愛,流通量大。後來各國洋人紛紛鑄造成色接近的銀圓到中國購物,統稱「貿易銀」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清道光年間,台灣亦曾仿製銀圓,稱為銀餅,但規模不大。光緒年間,廣東省開始以相近的重量、成色鑄造銀圓,1889年,廣東設立銀圓局,彷照西洋的重量、成色和式樣,用機器大量鑄造,開啟中國本土自製銀圓先例,因為有蟠龍像,稱為「龍洋」。值得注意的是,清代的銀幣異於同時期世界其他國家銀幣,在中國,皇帝或其他皇室成員、政治人物的肖像幾無被印製在清代的銀幣上;清代銀幣都是一面文字而另一面印製龍紋。民國元年才開鑄孫中山半身側面像的開國紀念幣。北洋政府於1914年推出《國幣條例》,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,國幣的壹圓被鑄成八成九銀、一成一銅的硬幣,上有袁世凱頭像(袁世凱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),俗稱「袁大頭」,逐漸取代「龍洋」或「鷹洋」等外國銀圓,並在中國境內流通。1935年,國民政府實行貨幣改革,放棄銀本位,改為發行法定貨幣(即法幣),同時收回銀圓,禁止流通。銀圓於是不再具有法定地位,現在各式銀圓沒有購買力,但卻是收藏珍品。
arrow
arrow

    az0w2h6g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